风向标
成就一段美好旅程,从洞悉客户行为开始
共同战“疫”,客服人在担当
hot服务在左,宽容在右,
hot新型冠状病毒来袭,带给...
new行路难,春运更难
【重磅】客户观察网全新...
请填写需要找回的账号
预览
可上传的图片格式JPG、JPEG、PNG,图片大小不超过5M
转眼已是2021年的最后一个周末,这一年的上半年,我们去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客户,也在不断思考鼎盛云未来的战略定位、竞争优势与发展方向。下半年初始,720一场暴雨打乱了郑州人民的全部节奏,身为客服人,我们在慌乱中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断水断网断电的极端环境里,用最传统的短信连接几个职场的信息,危机中展现担当,也看到了伙伴们的成长。暴雨带来的一片狼藉还未完全清理,7月底的疫情又让郑州的整个8月都按下了暂停键。回头望的时候,我们不禁感慨,乱“七”“八”糟。接下来的每个月,都还是会有各种突发情况与意外,疫情像打地鼠一样此起彼伏,影响着外出的节奏,影响着每一个伙伴的心态。
也正是在这样不确定、复杂又模糊不清的大背景下,我开始静下心来,带着团队修炼内功。OKR的系列文章是近几年我自己第一次针对团队管理经验与管理工具进行沉淀,之前我们做了很多运营层面的经验总结,出版了《催收管理手册》、《客服好声音说话手册》、《口袋精灵》等诸多内部书籍,为项目管理及新项目启动打下良好基础;打磨形成了从领袖种子、管培生到领袖小苗等一系列员工综合素养成长体系,每年数百位伙伴参与学习为成长赋能;沉淀了《电销团队从0到1》、《班组长力量养成》、《鼎盛云100套激励方案活动库》等超40个产品方案与培训课程,真正形成团队的知识壁垒。
在写这最后一篇关于OKR的文章的时候,我又把前面三篇打开看了看,还是我一如既往的风格,满满的实践中的干货,没有一点包装噱头与故弄玄虚,跟我们自己鼎盛云公众号上的文风也是相当相像。在当下这个处处充斥着快消文化的大环境里,我也曾思考我们的模式是否符合大众审美,但前几天一个朋友在饭桌上提起,说他的一个朋友是我们公众号的小粉丝,每一篇文章都会认真阅读,前几天从夜里12点到凌晨4点,看完了我们6期《倩雯姐和她的伙伴们》的对话,听到这儿的时候我还是会觉得温暖又欣慰。当然不得不说写作本身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虽然在沉淀OKR管理经验的时候,我也有两次体会到了写作心流的美好。
回归到文章本身,在OKR系列的前三篇文章里,我们分享了鼎盛云从2018到2020年的OKR应用史,并从解决什么问题和创造什么价值两个维度分析了我们为什么会选择使用OKR这个工具,同时,也细致的阐述了如何去制定目标、关键结果以及行动计划。OKR是在实践中不断内化并属地化的管理工具,我们在多轮学习及理解方法论之后,更重要的是实践中与团队本身的结合。工具与方法,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赋能行动,从而真正实现目标。
本篇是OKR系列的最后一篇,我会挑一些我们在实践中打磨的有意义的执行细节经验与大家分享,包括如何共识重点工作、如何应用星河模型以及如何做一个更好的洞察者。
一、用“ABCSD”任务分层法,共识重点工作
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实际上就是员工的时间。确保员工的时间与精力分配与企业级的重点工作能够相契合,是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容易陷入到事情的细枝末节里,而忘记了为什么去做这件事情,以及顾不上思考这件事情对于自己团队、上级以及企业的意义。
在第一篇我们已经分享了什么是“ABCSD”任务分层法,通常每个月月初,我们核心管理团队会复盘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并进一步明确本月的重点工作。在确定本月工作的时候,我们会对关键结果进行ABC分层,企业的A级任务,一定是当月最重点且在执行中优先级最高的,需要相关负责人高度重视且保持高频的汇报,确保进展信息得到有效沟通。B与C级任务的优先级会依次降低。
为了保证目标的有效达成,每个月的企业A级任务我们一般有4-6个,确保伙伴的工作精力可以对重点工作有效聚焦,其中一半左右的A级任务会涉及到跨部门协作。
企业A级任务转化为一级部门任务后,一定是一级部的A级或超A级任务,因为A级任务每月数量很少,因而企业的B级任务通常也会是一级部的A级任务。这样从企业到一级部,从一级部到二级部,任务分层也逐级上升,确保每一层级的伙伴能够以适当需要的精力开展相应工作。
任务分层一方面决定了精力与优先级的分配,另一方面其实更决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企业的任何一个决策一定会涉及到资源的再分配,A级任务本身也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从而确保重点工作的有效完成。因而对于任何一个A级任务的认领部门,部门负责人既承担了责任,也会享有相应的权利与资源配置,权责利对等,形成有效的良性工作闭环。
除了ABC每月计划内的工作分层外,我们也会有SD来进行突发事情的分层管理,避免经常性被突发情况打乱节奏,在我最近的《精力管理》系列文章中,有关于突发事件与时间管理的具体分享,本篇中我们不再赘述。
任务分层优先级管理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我思考再三,还是把它放在了本篇的第一部分来写,因为知易行难,往往越是简单的事情,越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我们越难认识到问题所在,越难去改变以往一些不良习惯。任务分层优先级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员工的时间与精力,确保企业级的重点事项,从思想到执行上都始终被高度重视,战略上不跑偏,战术上才会有效。
二、星河模型:从目标走向行动
在OKR的应用实践中,除了思考目标、关键结果、行动计划等这几个关键因素外,还有两个核心点需要关注,一个是设计原则,一个是限制条件。设计原则是指我们需要考虑“要做什么”与“不要做什么”,限制条件则是有哪些要素可能会是制约我们去完成目标的,比如时间、金钱等。充分考虑设计原则和限制条件,制定OKR,并以敏捷的方式在行动中持续迭代,这整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星河模型。
任何一个目标的制定,都不会是天马行空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尽可能推动目标的完成。OKR实践前期,最容易掉进的坑,就是在定目标的时候,只仰望天空,不考虑现实的约束与限制,洋洋洒洒定下雄心壮志,过程中掌握不好迭代的方式,周期结束时发现目标依然还只是挂在墙上的目标而已。在这几篇分享中,我们都在反复强调,OKR是一门实践科学,在实践中反复碰壁,复盘,迭代,优化,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团队的作业模式。
案例分享:跨部门协作的目标是什么?
近期我们团队内部针对跨部门协作的目标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我们常把协作两字放在嘴边,但却很少思考,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协作,以及在协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守的原则和可能会制约协作的因素有哪些。
在头脑风暴后,我们形成了以“集体的智慧、割裂边界、共同目标、协作意识与动作”为关键词的跨部门协作目标,明确了“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多为别人思考一步”的基本原则,从意识、行动习惯等角度讨论了可能的限制条件,并就协作中张力发生后的处理机制、信息共享的方式、工作圈层等分别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OKR不仅是一门关于工作计划管理的工具,更是统一团队共识、建立共同语言体系的有效抓手。任何一个工具,从学习,到理解,再到灵活运用和为团队赋能,经过这样三个阶梯式的发展,才能真正让工具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三、用心做事,做更好的洞察者
OKR系列文章的收尾,我想把我们团队OKR教练在日常辅导中的一个小方法与大家分享。
案例分享:如何做好每一场培训的check-in?
在鼎盛云,我们开展每一场培训,在开始前都会有10-15分钟的check-in环节,有时候是游戏,有时候分享互动,根据课程目的不同,check-in的设计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是我们OKR系列培训中其中三场培训的check-in板块设计。
“第一场:
每个人写三个词语,两个描述现在的自己,一个描述送给观察到的小组任意一个伙伴。
词语要求:不能使用与外观、职业等可直接了解到的信息。
第二场:
选择一个小组内你们认为拥有者最多标签的伙伴,把这些标签写出来;邀请这个伙伴分享自己认为最幸福的工作日是怎么度过的。
第三场:
相比于上次见面,你觉得自己这一周改变的地方在哪里。”
不知道大家在看到上面三个check-in环节设计的时候会有哪些思考,我跟我们的OKR教练针对这部分有过一次深度沟通。我曾经一度困扰于我们的OKR教练的课程有非常多的变数,每一次课堂看起来是一样的内容,但是每一次却又总能闪现很多新鲜的小点。我之前希望他可以将课程标准化,但是他却比较坚持认为,每一次课程的受众不一样,设计就应根据受众的需求而有所不同。同时,上课除了传授知识,更主要的还有答疑解惑,让伙伴们以比较安全的姿态参与进来,表达真实困扰,获取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将一节课程的价值最大化。回到我们上面的check-in板块,我们的OKR教练表达三场不同设计背后的思考逻辑如下:
“第一场:
这是OKR系列第一节课的check-in设计,第一节课通常小组内的成员彼此还不是很熟悉,通过观察大家写给自己的词语,以及小组内谁得到的词汇比较多,谁得到的比较少,可以看出小组内的权利关系和协作状态,从而在课堂上形成更好的互动。
第二场:
这个是OKR系列中间课程的check-in设计,小组成员已经彼此有些熟悉,同时也会有过往工作的一些交集,这次设计主要是引导大家关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打破刻板印象,而设计的本质是我们是否相信人是进化而且流动的。
第三场:
这种设计通常是系列课程的收尾,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引导大家更好地关注内在的自己。”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OKR的灵活性实际上展现在方方面面,不仅是在执行中认准目标的基础上保持实现目标的路径灵活,同时在培训中、在工作张力处理上,也是始终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为导向,保持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以上check-in环节的设计是我们OKR系列培训课程中非常小的一部分,类似这样对于伙伴的洞察、对于灵活性把握、对于目标真实追求的设计,在OKR培训以及我们工作的很多环节都会有所体现。
“用心做事、相互成就”是鼎盛云管理者共识中的一句话,我把“用心做事,做更好的洞察者”作为我们本系列的收尾,也是因为回望这个行业,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与不可替代的优势,其实就是团队。始终保持对团队的有效洞察,保持对行业的敬畏之心,保持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才能最终成就客户,成就自己,成就伙伴。
感谢《客户观察》电子期刊的邀约与日常稿件督促,让我在2021年的小尾巴上完成了OKR系列文章的沉淀,也希望后期能有更多的思考与火花碰撞。